国评网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咨询工程师《宏观政策》知识点1 [复制链接]

1#
区域发展政策与规划

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本章主要摘编相关区域规划和政策中对工程项目投资建设和工程咨询工作具有重要约束或引导作用的内容。

第一节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依据,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规划主要目标时间是2020年,规划范围为全国陆地国土空间以及内水和领海(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一、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树立新的开发理念,调整开发内容,创新开发方式,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设中华民族美好家园。

1.开发理念

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中的“开发”,特指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限制开发,特指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并不是限制所有的开发活动。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将一些区域确定为限制开发区域,并不是限制发展。

国土空间必须坚持的开发理念包括:

(1)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开发的理念;

(2)区分主体功能的理念;

(3)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的理念;

(4)控制开发强度的理念;

(5)调整空间结构的理念;

(6)提供生态产品的理念。

2.主体功能区划分

我国国土空间分为以下主体功能区:按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按开发内容,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按层级,分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和省级主体功能区两个层面。

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是以是否适宜或如何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为基准划分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以提供主体产品的类型为基准划分的。城市化地区是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农产品主产区是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

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应该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重点开发区域是指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都属于城市化地区,开发内容总体上相同,开发强度和开发方式不同。

限制开发区域分为两类,即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两类地区均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禁止开发区域是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需要特殊保护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层面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省级层面的禁止开发区域,包括省级及以下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重要水源地以及其他省级人民**确定的禁止开发区域。

3.重大关系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应处理好五个方面的重大关系:

(1)主体功能与其他功能的关系;

(2)主体功能区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3)主体功能区与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的关系;

(二)开发原则

城市化地区要把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作为首要任务,农产品主产区要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重点生态功能区要把增强提供生态产品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开发原则是:

(1)优化结构的原则。要将国土空间开发从占用土地的外延扩张为主,转向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为主。

(2)保护自然的原则。要以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进行有度有序开发,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

(3)集约开发的原则。要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引导人口相对集中分布、经济相对集中布局,走空间集约利用的发展道路。

(4)协调开发的原则。要按照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

(5)陆海统筹的原则。要根据陆地国土空间与海洋国土空间的统一性,以及海洋系统的相对独立性进行开发,促进陆地国土空间与海洋国土空间协调开发。

(三)战略目标

1.主要目标

(1)空间开发格局清晰。“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全国主要城市化地区集中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经济总量;“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农产品供给安全得到切实保障;“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基本形成,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海洋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基本形成,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2)空间结构得到优化。全国陆地国土空间的开发强度控制在3.91%,城市空间控制在10.65万平方公里以内,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减少到16万平方公里以下,各类建设占用耕地新增面积控制在3万平方公里以内,工矿建设空间适度减少。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0.33万平方公里(18.05亿亩),其中基本农田不低于104万平方公里(15.6亿亩)。绿色生态空间扩大,林地保有量增加到312万平方公里,草原面积占陆地国土空间面积的比例保持在40%以上,河流、湖泊、湿地面积有所增加。

(3)空间利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城市空间创造的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明显提高。粮食和棉油糖单产水平稳步提高。单位面积绿色生态空间蓄积的林木数量、产草量和涵养的水量明显增加。

(4)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不同区域之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生活条件的差距缩小,扣除成本因素后的人均财政支出大体相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重大进展。

(5)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退化面积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森林蓄积量达到150亿立方米以上。草原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主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左右。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明显增强。

2.战略任务

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出发,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着力构建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

(1)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为主要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推进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化开发,形成3个特大城市群;推进哈长、江淮、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北部湾、成渝、关中-天水等地区的重点开发,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的城市群。

(2)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农业战略格局。

1)东北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水稻、专用玉米、大豆和畜产品产业带;

2)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棉花、专用玉米、大豆和畜产品产业带;

3)长江流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水稻、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棉花、油菜、畜产品和水产品产业带;

4)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和专用玉米产业带;

5)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

6)华南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水稻、甘蔗和水产品产业带;

7)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棉花产业带。

(3)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来源:中大网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