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审计被提升到服务和完善“国家治理”的高度,审计工作从“传统型”向“现代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深刻转变,并且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和新挑战不断涌现,迫切需要用新方法、新思路和新理论来应对。为此,认真总结审计工作经验,不断探求审计工作内在规律,加快构建适用好用的审计科研体系服务审计实践,成为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审计机关面临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v|2o:nt6reANj
一、准确把握科研工作主攻方向,确保与审计实践发展轨迹相契合
审计科研工作是一个理论上升到服务实践的过程,必须贴近审计工作中心,以服务审计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准确把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了解审计发展动向,注重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确定理论研究的内容和方向,不断增强审计科研的针对性、前瞻性、建设性和有效性。ca6.8.dns222.net"FQ0X%c6z8e
(一)科学立项。开展科研工作必须首先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有目的的开展研究便成为首要条件。首先,课题的选择必须围绕政府关注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审计科研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去,既立足审计看宏观,又立足宏观看审计,从两个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审计科研,确保审计科研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步合拍,能够为宏观经济决策、完善经济管理机制和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审计在宏观决策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必须以服务审计实践为导向,审计科研与实际工作一旦两张皮,不仅劳而无功,而且会制约发展。审计机关要发展必然面临多项要素的整合,有资源要素、效能要素等,不同的组合发挥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并且不同的审计机关也需要不同的“组合”,审计科研工作必须担负起优化整合各项要素的重任,把握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审计科研,提出观点明确、分析深刻、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和对策建议。为此,应充分结合审计机关历时的、现实的情况充分开展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来确定科研课题,确保科研工作契合审计实践需要,能够把有限的精力和资源用到最迫切需要的地方。再次,科研课题应分层、分类立项,应纳入上级审计机关统筹,统一布置课题,发挥方向引导作用,比如结合实际,规划好在省一级研究什么内容,推广什么模式经验,在市级或县级研究什么内容,推广什么模式经验等等,不仅可以引导各地明确各地主攻方向,而且可以在互动交流中提升各地审计科研水平。
(二)把握重点。审计上升到服务完善国家治理的高度,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会面临很多形势和问题需要研究探索,但审计科研工作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盲目作为,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分轻重缓急,把握研究的重点。笔者认为,当前应着重围绕这样几个课题加强研究:国家治理中如何发挥审计重要作用;如何开展绩效审计,研究普遍适用的关键指标体系及其应用和绩效审计在促进完善行政问责制、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方面的作用及途径;如何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依靠科技提升审计的层次和水平;研究审计项目计划反映政治、经济和政策的需求程度,计划与资源的匹配程度,与执行结果的符合程度等事项,增强计划针对性和科学性;研究如何构建财政审计、行政事业审计“大格局”,不断拓展审计职能;如何应对政府投资方式急剧转变、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投资项目日益增多等局势带来的诸多挑战;研究经济责任审计的新要求以及审计机关应如何适应这些要求加强和改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等新举措、新问题等;研究如何把审计质量管理运用到审计过程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之中,健全完善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等等,加强这些课题研究,不仅有利于推动审计工作,而且更容易出科研成果。!udz2l xH,e/dP
(三)破解难题。在新的时期,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和审计工作自身的发展,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逐步显现,审计科研工作必须在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上打头阵,如“金审工程”工程的实施,使审计工作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脱胎换骨的变化,彻底颠覆了以翻凭证、查账簿等为主要方法的传统审计模式,但“金审工程”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审计工作在目标、内容和方式上如何适应体制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如何形成系统、科学的审计管理体系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审计工作水平,防范审计风险;审计公开如何依法、客观、渐进地开展等等。这些都是审计工作在深化和提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审计科研工作必须解决这些问题,为审计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科学评估投入与产出比重,确保科研成果转化利用效益最大化0}u[-HGW;^'_
审计科研工作多为一些全新的探索和尝试,科研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研究的方向、采取的方式和投入的力度不同,科研的成本、成果和价值也截然不同。因此,必须科学评估科研工作投入与产出比重,尽量减少损失,少走弯路,用最少的资源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利用效益最大化。ca6.8.dns222.netP,l,Pk4r)Wql"Ad
(一)量入为出。科研工作最终是为了指导实践、实现价值,必须考虑“性价比”,科研工作如果“研而无果”则是浪费,“出大于入”也是浪费,“有果不用”更是浪费。比如个别单位不顾长远发展,盲目上项目,花了一大笔资金配备计算机设备,然而只用了四、五年时间,由于技术水平和软件跟不上,还没发挥多大的作用就很快被淘汰了,造成损失浪费。为此,加强科研工作必须科学评估投入与产出比重,量入为出,扩大成果。应紧贴实际加强调查研究,从当前审计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充分考虑科研工作的价值,评估其“产出值”,倒推科研工作的必要性和方法,从而精心设计科研工作的调研方案,明确主题、目的、程序、大纲、调查方法等,确保实现调查研究的目标,为科研工作提供详实的依据。应加强科研试点工作,由上级审计机关统筹安排,选择基础最好、最容易出成果的地方先行先试,引导其积极探索成功的经验,然后把经验推广全国、全省,防止各地齐上阵,搞一些低水平重复研究,以免损失浪费。应加强审计科研管理,规范课题立项、过程控制和结题评审工作,课题立项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及时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重点及进度,课题结题时,实施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度,确保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
(二)转化成果。审计科研成果转化对于推动审计科研工作至关重要,要选择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积极组织推广应用,通过转化实现效果。应把理论研究过程与审计过程统一起来,实现审计科研与审计实践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技术方法研究相结合,力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创新研究成果;应加强对一个行业、一批审计单位和综合信息资料及普遍存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有数据资料、有分析、有观点和有建议的科研成果,提供给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作为宏观经济决策和完善法规、机制、制度的依据,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法制建设;应捆绑科研工作和审计项目开展,带着问题去搞审计,在审计实践中总结经验,结合实际工作探讨发展难题,从而提升科研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应积极搭建科研成果共享平台、信息收集平台、科研资讯平台等,努力办好科研杂志等,畅通科研成果转化渠道,有效发挥其审计科研阵地作用;应将科研成果公开发表和通过其他形式向社会公布,向社会宣传,实现社会效益和审计宣传效应;应利用科研成果培训审计专业人员和财会人员等,不断丰富科研成果转化形式,探索成果利用最大化。
(三)健全机制。审计科研工作应纳入审计工作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实现审计理论研究与审计业务工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有效发挥审计理论研究对审计业务工作的指导、促进和保障作用。应建立科研工作管理机制,各地结合实际,对审计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审计课题的实施方式、理论研究成果的评审奖励、课题经费的管理使用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并认真执行。各地应成立审计科研领导小组,负责审计研究课题的审定、招标、进度检查、评审、奖励等工作,采取“五定”措施,即定任务、定课题、定单位、定撰稿人、定完成时间等,应确保科研工作责任到人。应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把理论研究人员与实务人员、审计机关与社会力量、上下审计局的力量、专题研讨与专家点评结合起来,整合审计科研资源,优化人员组合,达到优势互补,提高审计科研效果。应建立审计理论研究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和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制度,将审计科研任务的完成及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作为单位考评和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审计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从机制和制度上调动广大审计人员参与理论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dU5LU1q|~
三、完善专业化人才队伍,整体提升审计科研服务水平和能力
m
MZ]?)C/m.R4A
科研队伍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决定着科研工作的水平和层次,既要组建专门的研发队伍,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又要提升全员应用能力,建立准入机制,减小“专业研发型人才”与“普通应用型人员”之间的裂痕,防止研发出来的“产品”不会用、用不好的问题。?0JLo7YN^
(一)组建专业科研队伍。科研工作对科研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需要有较强的敏锐性、洞察力、分析能力和掌握多学科知识。为此,搞好审计科研工作必须组建专业化队伍,带动整个科研工作。特别要强化审计理论研究骨干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培养分析研究的高手,造就一批审计理论研究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逐步把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和基础的骨干力量纳入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好骨干人才的作用;应大力倡导加强理论学习的良好氛围,采取特别措施,加大审计科研领军人才的自主培养力度,定期举办重大学术研讨会,为广大青年审计人员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审计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审计干部理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养成长于思考、勤于探讨、善于总结的习惯,逐步形成领导带头,骨干带动,大家参与的科研体系和争相开展审计科研的良好局面。
(二)提升全员科研能力。应把科研视为审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审计工作创新的先导,积极构建审计科研“大格局”。要树立审计人员就是调研员、信息情报员的观念,广大审计干部是审计科研的基本力量。其实践经验既是审计理论的来源,需要总结提高,理论成果又需要转化为实践的力量,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要以培养造就一支既有丰富审计经验、又有较高理论素养的审计科研队伍为目标,把广大审计干部推向审计科研第一线,提高审计科研积极性,夯实审计科研基础,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干部,不管是综合干部,还是业务干部,每个人都压担子、定任务。特别是一线干部,亲手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具有分析研究问题的基础条件,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把审计过程作为调研过程,把科研活动作为每一个干部的“规定动作”。在人人参与科研的同时,要将审计科研工作有机融入审计业务、质量建设、机关管理、创新发展和中心活动等各个方面,确保审计科研工作“研”之有物,“源头活水”不断,切实在实际工作中提升全员科研能力。 Xo(tQ2E$k#O
(三)合理借用外部力量。科研工作要坚持“自主创新”与“拿来主义”相结合,相应的在科研人才上,既要注重自主培养,又要合理借用外部力量。各级审计机关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凝聚和整合各方面的审计科研力量,实现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互动,以及审计科研专职人员、审计业务人员和外部专家学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发挥审计理论研究的整体作用。一是要善于借助社会力量。积极利用外部力量弥补自身科研力量的不足,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审计课题研究中,坚持审计科研专职人员、审计业务人员和高等院校、其他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研究力量的有机结合,采取集体攻关的方式,力求实现重点突破。吸引一批高层次的优秀审计研究人才,促进提高审计科研能力,扩大审计科研工作的影响。二是要合理借用内部审计科研力量,从宏观层面上讲,国家审计也是政府内部审计的一种形式,它与各单位内部审计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因此,很多内部审计科研工作也可以拿来为国家审计利用,特别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探索的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模式及设备,应借鉴和应用。三是应组建科研工作“专家智库”,广泛吸纳各行各业的人才参与审计科研工作,构建审计与多领域知识相融合、科研与产用相结合的科研工作体系。(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