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元旦期间,伍炳亮先生在微信圈发布了一条消息,引发点赞与好评如潮。这条消息以短短几百字概括了他和一件等待、孕育26年,终于一朝问世的“海南黄花梨灵芝如意纹翘头大案”的故事。
2015年1月8日至22日,在广州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举办的江门工艺美术精品展上,不少人慕名前往观赏这款刚刚问世的黄花梨稀世大案,并给予高度评价。世间美器无数,一件条案为何如此牵动人们的神经,短时间内引发广泛关注?笔者连线采访了中国家协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著名收藏家、艺术家、鉴赏家,文化部艺术品评估鉴定委员会委员、明式家具设计大师,同时有着“岭南鲁班”美誉的伍炳亮先生,发现其间蕴藏着横跨26年的传奇般人生故事—
艺术家耐得住寂寞,苦等廿六载惊喜圆梦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唐代诗人贾岛的著名诗句,表达了历经十年寒窗苦读,准备一试身手的壮志豪情。与诗人贾岛相比, “岭南鲁班”伍炳亮先生堪称当代中国古典家具领域的诗人艺术家和明式家具设计大师,他对一张黄花梨大案的规划、构思与磨砺远远超出了贾岛的“十年”,经历了整整26载!
海内外喜爱黄花梨家具的收藏人士都知道伍炳亮先生和伍氏兴隆,也大都知道伍先生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在明清家具设计制作上一直佳作不断,以其作品点亮行业和收藏市场,引领了当代中国仿古家具的发展。但是有一个故事,并非所有人都知道。据伍先生披露,从入行开始,他冥冥之中就和黄花梨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他设厂制作的仿古家具都是以海南黄花梨材料为主,这些材料来源主要从海南民间收集明清两代经砍伐遗留下来,在山上的海南黄花梨树头树根树枝,以及民间一些老家具和拆房老料。大多数都是几十厘米至1米多,口径较粗和超过2米长的料甚少。1988年,伍先生从自己平时收集到的拆房梁海南黄花梨野生老料中,非常难得地挑选出了几根3.6米长的材料,计划依照这一长度,设计制作一件三米六的大案。然而遗憾的是,当他将这些房梁老料开出来后,却发现长面枋出现了一条较大的裂缝,无奈之下,只得暂时收起制作大案之念。
作为有心人,伍先生像艺术家为鸿篇巨制积累素材一样,保留下了两块已开料的长3.6米、宽10厘米、厚3厘米的裙板。之后的日子里,这两块长料一直在某一角落默默陪伴着他。每次看到它们,他的脑际便萦绕着关于一张黄花梨稀世大案的梦想,并且一直在竭力想办法,以求早日收集到和这些裙板匹配的长料,但一年年过去,一直未能如愿……
工夫不负有心人,26年的漫长等待后,机会终于来临:2014年7月,以出产海南黄花梨闻名的海南岛海口、文昌等地区,遭遇了百年难遇的17级强台风袭击,这次台风致使很多年久失修的民间老房屋倒塌下来。台风过后的一天,伍先生突然接到海南一位朋友打来的电话:当地村民在清理房屋废墟时发现了两根3.6米长的海南黄花梨房梁老料!
闻此消息,伍先生志在必得,几经努力,通过海南的朋友数次商谈,终于在付出较大价码后,如愿以偿地拥有了这两根世间罕有的海南黄花梨野生老料。
在开料的那一刻,一缕来自岁月深处的海南黄花梨独有香气潜滋暗长,扑面而来,这是时光对一位艺术家漫长等待的最好回报。面对来之不易的好料,伍先生通盘考虑,巧做取舍,历时近半年,通过精心剪裁,构思设计,辛苦制作,一件长3.6米、现存世上最长的珍稀海南黄花梨灵芝如意纹翘头大案终于诞生了。
见证职业与艺术人生,为世人奉献万千精彩
26年“怀胎”,一朝呱呱坠地,这是一件多么可喜可贺的事情!该黄花梨大案问世赶上了1月8日至22日在广州二沙岛岭南会举办的“江门工艺美术精品展”,一时间成了人们争相观瞻的焦点,被到场的黄花梨家具爱好者和收藏人士视为“稀世绝品”。此案面长达三米六,面芯板使用三块拼接而成,用料豪奢厚重,木质缜密油润、纹理华美瑰丽。为体现大案的整体协调和美感,面枋、云头裙和两侧透空雕灵芝如意纹饰所用材分量匹配合理,结体简洁明快,造型协调优美,气韵庄重大气,正如创作者所言:是一件非常难得堪为传昭后世之大器。
“在我的记忆中,爸爸刚把那两块裙板老料开出来时,我和三姐都还在孩提**,转眼26年过去了,三姐早已成家有了孩子,我也在耳濡目染中成了黄花梨的忠实拥趸。”在这件长达3.6米的稀世大案问世后,伍先生的小女伍艳转深有感触地回忆道,“我觉得爸爸在漫长的26年中的等待很有意义,这段岁月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见证了爸爸的职业经历和艺术人生,也见证了中国整个传统家具行业的向前发展……”
刚刚诞生的海黄大案的确见证了伍炳亮先生与明清家具密不可分的艺术人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即投身于中国仿古家具行业,从收购收藏到设计仿做,成为中国当代传统家具领域的先行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伍先生的家具设计制作实践和王世襄先生的研究著述一道,引领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尤其在产业一线明清家具的生产仿制方面,伍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为当代中国仿古家具行业的发展打上了自己的艺术烙印。
在台山伍氏兴隆艺术馆和典藏馆,不少代表性作品记录了伍炳亮先生职业生涯和成长足迹。比如,笔者曾见到伍先生作于1985年的海黄三弯腿镶理石扶手椅,和制作于1986年的海南黄花梨竹节葡萄纹镶理石鹅蛋形桌,从这两款家具上可以清晰地看出广作清式风格,大胆吸取西欧豪华、高雅的家具形制文化,并与中国传统家具的精细简约相融合,于黄花梨的沉静气质中增添了富丽与华美。另一组制作于1987年的明式海南黄花梨浮雕如意纹圈椅,反映了伍炳亮先生早期在明式家具设计制作上的极高水准。类似的经典款式曾被王世襄誉为“明代圈椅第一”。还有一款伍先生近年新创的精品坐具海南黄花梨螭龙纹四出头官帽椅,采用全榫卯可拆装结构,搭脑、扶手伸探出头,搭脑中部宽厚,两端后延,锼如鹰喙。搭脑造型与传统明式家具圆转柔润大为不同,刀法犀利,转角劲挺,于柔美中见奇崛,深得人们喜爱。
在伍氏兴隆典藏馆,诞生于不同**的黄花梨家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记录了伍炳亮先生辉煌的职业生涯。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我的一生与明清家具结下不解之缘,对它的喜爱也与日俱增,这种喜爱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缘于海南黄花梨……黄花梨与明式家具两相搭配,其独特的艺术美感光耀古今。”
面对伍氏兴隆馆内已超过1200款的以珍贵的黄花梨、紫檀和老红木为材质的仿明清家具,人们应该能体会到此言蕴含的分量!
历练学养与眼光,力推行业和收藏市场健康发展
不久前的1月11号,伍炳亮先生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品收藏评估委员会年会”,作为该委员会中木器评估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伍先生在发言中热情坦诚地表示:“我们要在自己擅长的艺术品收藏评估领域做好服务工作,以维护艺术品收藏市场健康发展,做到公平公正地辨别真伪,树立委员会的职能权威。我本人的特长是木器方面,如果有朋友在投资与收藏明清家具时,遇到年份真伪和仿古家具材质方面的疑问,或者想获得对家具、材料市场价值评估信息,本人乐于给大家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以免大家在投资与收藏木器类艺术品时走弯路,甚至上当受骗。”
伍先生向来如此,在面对明清家具、仿古家具以及某件家具的材质、年份、艺术品位时,襟怀坦白,直言不讳,一点也不含糊。这种一以贯之的风格,与他从业36年来久经“实战”考验,历练出来的学养与眼力分不开。伍炳亮先生有一个鲜明的观点:要想收藏中国红木家具,应先洞悉中国家具历史文化,以及相关的工艺美术知识。不仅了解传统家具三大重要流派,还要在苏作、京作、广作主要流派之外,熟悉其他地域性和**性特征明显的家具发展,它们构成了中华民族家具发展的大家庭,都有代表当地历史人文内涵的家具形态,不可偏废。只有这样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少走弯路。
面对红木家具的企业、设计师和在校大学生,伍先生常常从欣赏入门知识谈起,循序渐进,循循善诱。面对消费者和收藏人士,伍先生深入浅出介绍自己积几十年所得鉴赏收藏要诀。受其感染,中国家协副理事长陈宝光也深深爱上了中国传统家具,对型、艺、材、韵深入探究,乐此不疲,并认为:中国传统家具企业要走对路子,缺乏文化内涵绝对不行,只有对传统家具风格韵味中蕴藏的文化艺术吃透,才能在继承的前提下改良和创新。
据悉,伍先生出版的《伍炳亮作品珍赏》(上下册,大八开,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具有同等的指导意义,2008年在北京钓鱼台举行首发式新闻发布会,前两年此书已经脱销。每套定价1280元,现在百度淘宝网商城交易每套28000元至30000元,签名版每套交易49960 元!购买此书的既有红木爱好者、收藏家,更有一些企业老板、设计师等。大家以之为标杆学习设计制作家具。正如陈宝光先生多次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应举办一场“伍炳亮家具艺术研讨会”,以研究论坛的形式,深入探讨伍炳亮几十年来形成的家具思想与艺术,这对于中国家具艺术的传播和传承,将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