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这是千百年来传诵在华夏神州大地上颠扑不灭的大实话。
当**的年轮碾过2000个年头,古老的中国大地再一次掀起了收藏的**,与以往历史上每一次盛世收藏的主力多是土豪士族、文人门阀有所不同的是,这一轮参与收藏的主流群体以刚刚步入小康生活的中产阶级为主,参与收藏人数之众、收藏品种覆盖面之广,不敢说绝后,绝对是空前,而当如此众多的人流和资金流流入收藏市场之后,国内收藏市场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未来的大众收藏市场走向何方,请看本刊精心策划准备的这组特别报道。
一提起收藏,国人脑海中首先会浮现出这么一段话:收藏,那是土豪们才会干的事,与我们普通人何干。
这也难怪,2000多年来,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过了一个个王朝的身影。如今,想要一睹那些逝去王朝的影像,只有通过观察分析那些世世代代喜欢收藏的国人家中当做“传家宝”流传下来的宝贝,才能模模糊糊地读到一些接近历史真相的东东。
而在古代,有能力收藏前朝奇珍异宝的多是皇家、士族门阀、土豪以及达官贵人,从唐太宗李世民不惜重金收藏中国书法大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到北宋李清照大肆收集流散在国内各地的金石碑刻著成《金石录》,再到明朝的《永乐大典》和清朝的《四库全书》,一代代大师前贤的优秀作品历经千难万险,在收藏家的精心保护下流传至今,可以说,没有收藏,就没有悠久的中国文化。
或许也是正因如此,在古代普通国人很难跨入收藏这个境界,收藏成为土豪的最爱。不过,当**的年轮碾过2000个年头,古老的中国大地再一次掀起了收藏的**,与以往历史上每一次盛世收藏的主力多是土豪士族、文人门阀有所不同的是,这一轮参与收藏的主流群体以刚刚步入小康生活的中产阶级为主,参与收藏人数之众、收藏品种覆盖面之广,不敢说绝后,绝对是空前,而当如此众多的人流和资金流流入收藏市场之后,国内收藏市场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让我们随着本文一探究竟吧。
走下神坛的收藏品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这是千百年来传诵在华夏神州大地上颠扑不灭的大实话。如今,刚刚吃饱饭才过上小康生活的普通国人,怀揣着捡漏、投资、传家、爱好等不同心思,盯上了方兴未艾的收藏市场,瓷器、国画、邮票、翡翠、珠宝,甚至红木家具,这些曾经让普通大众高不可攀的收藏品种,正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渐渐走近千家万户,步入百姓厅堂,成为大众收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紧随其后的欧债危机开始,“跌跌不休”成为国内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代名词,股票跌了,黄金跌了,房价跌了,急于让手中资产保值增值的国人将保值投资的希望寄托在刚刚兴起的收藏市场上,收藏品一夜之间似乎成为一枝独秀的资金避险产品。众多国人尤其是普通人依托收藏“捡漏”一夜暴富的故事在坊间被不断演绎,让更多的大众闲散资金投入到收藏市场中来。于是乎,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国内很多城市,甚至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都开始大量出现规模不小的收藏市场。
更有意思的是,据记者对几家大型大众收藏品市场投资者的调研发现,随着全国范围内拆迁工作的进行,很多普通大众掌握了大量的拆迁款,因为他们的投资渠道更窄,纷纷投入到大量低端翡翠和珠宝收藏之中。这个“拆迁大军”的资本力量不容小觑。
有需就有求,国人对收藏市场的偏爱也让各种各样的“鉴定专家”重出江湖,收藏鉴定费用也是水涨船高。从前很难见上一面的故宫专家,现在也开始频繁在国内各个县城走穴。9月9日,三位所谓的故宫专家出现在鲁南一个小县城的文物市场,每件文物收取100元鉴定费,两三天的时间,居然鉴定了数千件文物!收藏市场到底怎么了?一个小县城竟然有这么多需要鉴定的文物,那么,到底还有多少收藏品在“藏富于民”?
2014年8月25日,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播放了一期关于云南瑞丽翡翠毛料市场商家关门的新闻,在收藏界引发了讨论:国内翡翠市场到底怎么了?翡翠价格从原先的一路暴涨到如今的乏人问津是否经历了太短的时间?
事实上,不仅翡翠市场收藏其涨也速,其跌也忽,很多大众收藏品在经历了前些年的一阵爆炒之后,如今都偃旗息鼓,城门高悬免战牌。为此,近来笔者走访了多家文物市场,对如今国内大众收藏品市场有了初步的了解。
大众收藏品走向何方
所谓“大众收藏品”,主要是区别于官窑、精品字画、油画等相对高端,并且很少人能消费得起的收藏品。它最大的特点是种类多、数量多、门槛低、单件价位低,普通大众均可入门收藏。也正是因为它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它的收藏者并非专业人士,而具有非常大的从众及“崇圣”心理。例如在今年苏富比春拍中,上海藏家刘益谦以2.84亿港元的价格购得一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就让全国的各类鸡缸杯全面涨价。
目前,大众收藏的品种已经多到数不胜数,除传统的字画、邮币卡、低端翡翠珠宝之外,还出现了铁皮玩具、旧报纸、旧书札、烟盒、火柴盒、各地粮票、可乐瓶、各种展览海报,甚至各个省市的彩票等让人匪夷所思的收藏种类。只要你喜欢,什么东西都可以纳入收藏的范围中来。在济南,一位从事香烟生意的孙先生,就收藏了大量的不同样式的打火机,经初步估算,大概有15000余种!
越来越多的收藏种类势必分散投入到大众收藏市场里的资金。2008年之后,伴随着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收藏市场随之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大批资金的进入炒高了和田玉、翡翠、红木甚至文玩核桃的价格,这些大众收藏品价格的上涨甚至超越了一些新晋玩家的经济实力,他们更愿意开拓相似但价位较低的替代品,造成前期被炒高的收藏品价格上涨乏力,甚至出现了下跌的局面。更重要的是,正是因为大众收藏门槛低,造成很多收藏者多年来往往连收藏的大门都没有进入。这是一个专业人士忽悠非专业人士的**,所以就算新晋藏家去开拓新的收藏品种,也基本是在职业炒家或经纪人的忽悠或引导之下。
目前,介入到大众收藏的人群目的不一,有的是单纯喜欢,有的是圆自己一个梦想。北京朝阳区来广营的吴大娘,最近一直以来都是该地区花鸟市场的常客,她的收藏品主要是价位在千元左右的翡翠手镯。她说以前看到别人戴翡翠手镯就很羡慕,现在来广营由北京远郊变成了近郊,她家院子里的房子租金也水涨船高,每个月收齐房租都会到附近的翡翠毛料店买一两只手镯,送给亲戚孩子,更多的是藏在床头的柜子里。“戴着好看,又能升值,两全其美的,多好啊。”吴大娘这样给记者说。
事实上,吴大娘升值的梦想是永远不会实现的,这些充斥街头的砖头料被源源不断地供应着,价格上涨也永远只会是个梦想。更多的人介入收藏,往往是为了财富的保值和升值。和高端收藏品“物以稀为贵”不同,大众收藏品单价极低,几百元甚至几十元就可以入门收藏。众多媒体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制造了大量的收藏暴富神话,几十元捡漏博得数百万元的收入等等新闻屡屡见诸于报端,往往一个故事又被演绎成无数个版本,吸引着更多期望一夜暴富的群众。
在一次收藏论坛上,素有“收藏界深喉”之称的文化学者吴树抛出一个观点:“现在中国的收藏品市场,95%的人用95%的钱买了95%的赝品。”然而,可笑的是,所有在场的数百位藏家无人惊讶,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属于那幸运的5%。在收藏界,谁是最后的赢家,必须得等到卖出后才能盖棺定论。
高端收藏,大多是收藏一些精品,例如官窑瓷器、高色翡翠等等。这些藏品存世量本来就极为稀少,自然价值不菲。所谓各种“捡漏”,都多少含有一些欺诈的成分,这与收藏品的投资收益不可同日而语。
作为礼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来中央反腐风暴的愈演愈烈,大众收藏市场也多少受到了波及。大众收藏市场未来将何去何从,如何拨开云雾见月明,恐怕时间会做出最为明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