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大红灯笼”汉秀剧场就在几日前完成了它的“首秀”,这里的“首秀”不是指其精彩的演出,而是在设计之初就预定好的高难度设计节点成功实现,钢 桁架整体提升技术为“大红灯笼”盖上了“盖子”。可见,高精尖科技的运用是建筑奇观之一,然而建筑设计风格的中西合璧则是奇观之二。在此,作为现代科技加 传统文化中西合璧的文化成果,以中国传统“红灯笼”造型矗立在武汉楚河汉街东端,并成为了武汉这座城市的新地标。其实在中国,从“鸟巢”一步步走来,我们 惊叹于建筑设计的如此张力,也见证着建筑设计混合各种元素的强大力量。
2013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的水韵之舞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建筑张力
何为建筑的张力?建筑的张力与各种混合元素之间的关系怎样?如何在建筑中完美表达其张力与元素混合之间的关系?这一系列问题,在阿克米星建筑事务所针对双栖斋项目于采访中的解读,以及对建筑大师埃里克.欧文.摩斯的深入了解,已慢慢地展开并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1、汉秀剧场亮相楚河畔 可能性之间存在张力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提高,建筑作为集艺术、技术、科学、经济等于一身的综合艺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 艺术魅力。如今,伴随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建筑需求指标也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便是建筑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可能性之间存在的张 力,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建筑需求的指标。
内在张力,从内部结构技术体系来看,是建筑领域的一种基础概念,是建筑内部的所有张力与拉力的平衡,赋予了建筑物体积空间并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这种概念于2000年被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唐纳。英格博(Donald Ingber)教授应用在生物学领域。根据他的研究,所有生命体(从细胞到人体)的完整性,都取决于其结构与生物机能之间的关联。由此,何为外在张力?其 实这也是一个系统化的概念,它是一个具有张力的系统,体现着发散性的本质。可能是自由、无序、没有核心、无法收拢的发散,也可能是有机、有序、能被核心控 制的拓展,这是一种具有张力的发挥,建筑的范畴其实就应是这样的张力系统。所以,当我们谈论建筑的时候,不应该只是看重一栋或几栋房子,而应该从不同的空 间和尺度去看待建筑。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要去尝试发现未知事物的张力,而这些一旦被彻底了解,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比如说现代建筑,后现代建筑,数码建 筑,参数化建筑等等,不需要去遵从这些规矩,而是要保持一种批判性的思想,并非盲目跟从。对此,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建筑大师埃里克。欧文。摩斯也认为,“每 种事物都存在多种可能性。在事物的两种可能性中间永远存在着争论,此说法与彼说法之间也永远存在着这种张力。就像建筑是否应该做成对称的问题一样,对称与 不对称都不是绝对的。”
以美国比较出名的盒子建筑为例,其是建在洛杉矶的一个小型会议中心,这个建筑为什么叫盒子?在上百年的建筑历史中,尤其是在20世纪,这个盒子代表了极少 主义建筑,是一种观念上的盒子。可是在埃里克。欧文。摩斯的一个同样运用盒子元素的项目里,它变得模棱两可,盒子既是盒子也不是盒子,这种打破平衡又寻找 平衡的状态,正是对张力最好的阐释和探讨。
在哲学上,只从一个角度看事物还是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或者是有目的的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事物的概念让形式出现了更多的可能性。现在 利用软件可以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建筑,让很多建筑形式的可能性成为现实,但必须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掌握什么时间做,现在很多人看到的只是建筑外在的粗糙和丑 陋,可是从另一个张力角度看,不管怎样,即使是这样的建筑它也变成了现实。
2、建筑与多种元素的混合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建筑师能够提供给建筑的仍是一系列看似权威的假设,其实这里的每个假设都是建筑与不同的社会元素混合后的结果。而这种结果也恰恰可以 用来繁衍通行一门建筑学的形式语言。每一个假设都成为一门新的学科,那么,建筑与各种事物之间产生的张力将更加巨大。
例如,建筑学与立体主义,这绝对属于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移植了艺术上的探索,并使之成为建筑形体的一套语言。艺术中的形式成了建筑中的形式,循规蹈矩的推 断便是,艺术上的革命昭示了建筑的革命。再比如,建筑学与汽车生产流水线,有人说,建筑学一言以蔽之,就是功能与经济的乘积。功能鲜明地体现在了应用科学 的面貌中,这是实现未来的技术工具,也意味着未来的形象,工业与工艺的形式语言令建筑对其趋之若鹜,但技术手段并不等同于视觉的最终传达。
对此,阿克米星建筑事务所的建筑师团队一直认为,各种元素混合之后,建筑设计就要从最初构思开始。一般而言,项目都是从一系列的概念草图展现出空间和组织策略开始的。对于在项目初期涌现的诗情画意和那些与建筑学相去甚远的想法,建筑师都有其浓厚的兴趣。
当然,这些想法从本质上而言无关建筑,但可能与建筑外观、形状或其他创意十足的策略息息相关。有的建筑师一直在探寻令人称奇的视觉和空间策略,希望能够启 发无限的观感和思维体验。惊喜是最主要的调味剂,人人都希望建筑能够创造出人们一直翘首企盼的感官体验。传统的建筑思维经常是狭隘的和有局限的,因此未来 建筑更加开放就显得至关重要。
此外,有些建筑师认为未来非此即彼,即每个人都必须有所选择,或新现代派,或后现代派,或参数化,或可持续性,而一旦选定某一领域,其他则全部否决。当然 我们一直没有离开主题,在一个大的主题下,更加明智的选择则是,在一个项目中多种可能性并存。此类建筑没有固定的章法、规则、方式、系统和概念策略可循。 有人说项目应该从场地出发,有人说项目本身才是关键,有人说周围环境才是重点,有人推崇建筑视觉理想的具体化,比如极简主义。然而,将这多种元素进行混合 后,埃里克。欧文。摩斯则更加乐于在项目内部制造争议,引发辩论与不同概念之间的碰撞。同时体现这诸多可能性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牵扯,这也正是混合所引起的 张力的化学反应。
3、张力与混合的共同立场
建筑不在大小,只要是通过技术和元素的合理配搭,便可充分体现出张力和混合的共同立场,目前被称为“最难建筑”的汉秀剧场是一个比较好的典型案例,此外, 美国的杰弗逊大厦和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凭借其混合设计立场实现的双栖斋与黎里的建造,也都是对其很好的表现。
埃里克.欧文.摩斯设计的杰弗逊大厦是唯一被允许建在美国南洛杉矶区域的高层建筑,其设计本身基于城市规划网格理论,并在结构设计上进行尝试,整个建筑没 有梁和柱子,而是利用连续的环形带支撑,最终在内部形成一个完全开敞的空间。埃里克.欧文.摩斯还尝试用不同的建筑语言设计台湾塔。1999年,运用与杰 弗逊大厦一样的手法设计台湾塔,在设计中利用结构鳍对结构索网形成侧向支撑。当时这个项目并没有完成,十年后又继续建新建筑时,将层高分别为4.5米、 5.5米、8米的一层层建筑悬挂在塔楼外部。2012年才完成的最终设计,将贯穿整个塔楼外环的圆形剧场锚固在索网结构上,并且给楼层及垂直交通核提供了 支撑。台湾塔将会成为中国台湾标志性的建筑,建筑附加的多媒体演示、零售、展示、剧场、交通等功能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并彰显了对峙且平衡的建筑张力和混合 的力量。
再来说说双栖斋与黎里,这个项目对于阿科米星的团队来说,他们在前期做了很多的工作,考虑了黎里古镇的各种元素与周围环境的张力问题,决定变新建为改建, 并以院里两棵老树双双栖息在此而取名为双栖斋。双栖斋的基地以前是一个56平方米的猪圈,房屋采用砖混结构,拆除的猪圈老砖被全部用在新的承重墙上,略带 倾斜的混凝土屋盖围绕着两棵双栖之树形成了一个天井,地面保留了原来坡度的自然形态,用砾石铺地,建筑空间是开场的厅堂模式,形成一种人工与自然混合的状 态。室外根据村落的风貌要求使用了白色的涂料,室内保持了建筑材料的自然面貌。不难看出,与自然的混合也是一种于内在张力和外在张力博弈中见平衡的凸显。
(来源:中华建筑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