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国评网,国内最权威专业性资讯平台! 帮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 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
作者: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浏览次数:147213  时间:2018/12/7 10:34:00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新华社北京126日电 1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促进创新开放合作,推动落实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孙春兰、刘鹤、巴特尔、何立峰出席会议。

李克强指出,创新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发展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极大迸发,科技进步和新旧动能转换对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推动力。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势逼人,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机遇、困难和挑战,要立足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发挥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国内应用市场巨大等优势,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李克强说,科技创新战略布局要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面向现代化建设,聚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要对基础研究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投入,突出“硬科技”研究,努力取得更多原创成果。完善创新机制,坚持企业主体、市场主导,鼓励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支持龙头企业牵头重大科技项目,拓展国际创新合作渠道,促进科技创新突破和成果转化。发展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大中小企业、线上线下融通创新,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双创”上水平,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跃升。

李克强说,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更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尊重规律,尊重科研人员,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要切实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科研项目评价、科研人员激励等政策落实。对项目管理、技术路线决策、预算调剂、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方面已出台的政策,有关部门要逐一梳理,明确责任,确保全面兑现。

李克强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鼓励科研人员潜心钻研,多为青年人成长成才创造机会,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避免浮躁,严肃查处违背科研道德和伦理的不端行为,营造追求卓越、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

李克强要求,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谋划科技事业改革发展,加强统筹协调,狠抓政策落实和重大任务推进,调动科技界和相关各方面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懈努力。

 

【延伸阅读】

改革开放助推科技创新 中国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过20%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科技事业发生了巨变。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改革成为改革开放大战略的一个缩影,发挥着先锋、引领和试验田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日益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研发(R&D)经费投入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2017年达17606亿元,是1991(注:我国于1991年建立科技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并于当年首次公布了R&D总量数据)123倍,在1992~2017年期间,年均增幅达到20.3%,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速(现价)5.3个百分点,为中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证。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创新能有效带动产业发展,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升经济潜在增长率。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资本回报增加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科技投入持续增加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创新政策的不断演变,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科技创新主体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研基础条件大为改善,我国已成为世界科技投入大国。

从研发人员总量来看,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大力实施,我国的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621.4万人,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研发人员为403.4万人年,是1991年的6倍,1992~2017年年均增长7.1%。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在2013年超过美国,已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另外,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而作为国际上通用的、反映国家科技投入水平的核心指标,我国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也屡创新高,2002年首次突破1%2014年又迈上2%新台阶,达到2.02%2017年提升至2.13%,整体上已超过欧盟15国的平均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不断增加的科技投入使我国科研基础条件大为改善,形成了包括大科学装置、大型科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然科技资源库、科学数据库文献库、行业技术平台、企业研发中心等较完备的科研基础条件,一批世界瞩目的大科学工程,如黔南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合肥“人造太阳”核聚变装置、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装置、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等相继投入使用,构筑起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新基础。

科技产出量质齐升

40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许多突出成就,科技产出水平实现较大跨越。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等领域实现了多点突破,科学论文、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都稳步提升。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公开场合重点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在基础研究方面,2017年,我国SCI论文总量达33万余篇,约占全球总量的18.6%,位列世界第二。最近几年,在全球自然指数中,我国一直排名第二。一些重要学科方向已经进入并行阶段,有的甚至开始领跑,比如铁基高温超导、量子信息、中微子、凝聚态物理、克隆猴、单染色体真核细胞等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在国际科技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战略性高技术领域,我国在空间探测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就,如“嫦娥三号”和“玉兔号”月球探测,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空间冷原子钟空间科学实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志着我国空间探测已进入世界领先行列。“蛟龙号”、“探索一号”科考船、“海斗号”无人潜水器等成功完成深海探测任务,使我国在深海探测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外,国产航母、运-20大型运输机、“华龙一号”等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事关国家战略利益的科技制高点上占据了有利地位。

在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方面,2017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38.2万件,总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2010年起就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2016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为4960亿美元,华为、阿里巴巴、腾讯、联想等已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在全球独角兽企业中,中国有98家,仅次于美国。此外,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投入运行,寒武纪芯片、智能分拣系统等一系列重大突破,显示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攀升。

加强科研体制的顶层设计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创新仍然存在很多短板和不足,特别是与美国相比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中国在绝大多数科技领域是跟随、模仿策略,我们所引以为豪的所谓‘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究其根本还是属于模仿创新、集成创新、模式创新甚至套利创新,为全人类在新技术新产品方面做出开创性、引领性贡献的成果和创新严重不足,带头能力不足。”王军说,而像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集成电路、5G、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的代表性领域,如智能制造、3D打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都迫切需要科技创新。

他进一步阐释,当前我国科技创新领域明显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跟踪性技术发展很快,基础科学较为薄弱,颠覆性技术、原始创新就很难产生;二是机制上急功近利,还有待科研体制和科学研究计划的顶层设计来予以引导。

那么,我们要如何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呢?

对此王军表示,首先要为创新创造营造更宽松良好和更可持续的土壤,激发创新创造创业创富的活力和激情。

其次,需要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基础研究,争取继续孕育出BAT等互联网巨头强有力的竞争者甚至是替代者。

再次,要坚持在开放环境中培养人才。“创新应当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王军强调。

最后,要以实现科技创新的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对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顶层设计,不断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素质。特别是要建立鼓励科研工作的长效机制,完善激励创造性劳动的制度,使各类创新型、创造型人才能够获得与其付出相匹配的收入。(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典型案例
超出诉讼请求的调解协议法…
[案情] 2001年10月,原告某镇文化广播站将改造花灯等工程承揽给被告李某。在承揽施工过程中,李…详细
杨海波等贩卖淫秽物品牟利…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杨海波,男,25岁,黑龙江省武常市武常镇人,农民。因涉嫌贩卖淫…详细
丰田诉吉利一审判决书
 原告(日本)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住所地日本国爱知县丰田市丰田町1番地。   法定代表人…详细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大道2000号阳光世界大厦24C 电话:021-58361812 传真:021-58361812-830 E-mail:ca6com@163.com
copyright 2000-2013 in 国评网 技术支持:上海中迎网络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5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