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记者徐琦北京报道 “环评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将提升环评工作本身的质量,加强环保科研工作的数据基础和科技支撑能力,促进环境管理从微观向宏观转型。”在日前召开的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建设项目成果鉴定会上,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领衔的专家评审会对这一项目做出高度评价。
环评工作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作为依据。全国环保系统每年审批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约30万个,项目相关的支撑数据、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既是珍贵的环保历史档案,也是环保参与宏观调控、优化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为此,在环境保护部的支持下,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从2010年起正式启动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推动数据共享,避免数据资源浪费。
据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4年努力,这一项目已面向审批部门、评估单位、环评机构、建设单位和社会公众5类用户,形成了支撑数据、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三大数据库群。项目设计覆盖了环评工作全阶段,并以数据纽带实现了五大用户的系统关联。在项目数据采集方面实现了部、省级数据双向汇集和动态更新,并通过技术复核遏制了环评过程中存在的“假数真算、真数假算”现象。
作为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环评会商平台的建设突破了过去“看现场、去会场、出意见”的单一技术评估模式,将模型、GIS分 析功能等现代化技术工具应用到环评工作中。记者在现场演示环节看到,只需任选某一项目,大屏幕立刻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项目的具体位置,轻点鼠标,可随意调 取其工程概况、区域环境、环境影响、指标分析和公众参与情况,项目周边的环境敏感区、环保对象以及敏感目标也都一目了然,通过“环评一张图”就能轻松辅助环评工作。
专家评审会建议,数据库未来还应进一步加大数据共享力度,尽快纳入地方数据,建立更为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和互动反馈体系。
信息来源: 中国环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