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国评网,国内最权威专业性资讯平台! 帮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召开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推进会和指引新时期居住社区建设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园
作者: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652  时间:2022/1/20 16:05:00 

 

 112日下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召开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推进会暨“划定确定工作”总结会。会议全面总结了2016年以来各地关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评估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的工作进展情况,要求各地持续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认定工作,大力推进省级城乡厂房评估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纲要编制等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自2015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大了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力度,全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数量实现显著增长,一大批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挖掘和认定,为全面系统地保护好各类历史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5年多的努力,截至202111月底,全国共划定历史文化街区超过1200片、确定历史建筑约5.7万处。较2016年年底,历史文化街区数量将近翻一番,历史建筑增长近5倍,大多数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均已纳入法定保护对象名录。  会议强调,2021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下一步要分级落实保护传承体系重点任务。在国家层面,编制全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纲要,建立国家级保护对象的保护名录和分布图,有一本国家级台账;在省级层面,编制全省(自治区)的规划纲要,建立省级保护名录和分布图,有一本省级台账;在市县层面,落实属地责任,加快认定公布市县级保护对象,有一本市县级台账。要编制专项保护方案、制定管理办法,做好保护传承工作。会议要求,各地要围绕《意见》的贯彻落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持续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认定工作,加紧推进规划纲要的编制,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评估和监督检查,加快推进历史文化保护相关的地方法规制定,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情况。  问题导向,找准居住社区建设短板。居住社区普遍存在规模不合理、设施不完善、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物业管理覆盖面不大、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和短板,以社区为核心推动城市基本生活单元的更新改造是一项迫切的任务,以安全健康、设施完整和管理有序为目标精准发力,加快补齐既有居住社区设施短板,提升居住社区建设质量、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标准先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品质。完整居住社区是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居住社区。在《标准》的基础上细化完善了各项设施的建设要求,对建设原则、功能布局等提出明确的建设指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重点从保障社区老年人、儿童的基本生活出发,提出配套养老、托幼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的标准,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机制创新,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近年来,城市社区空间的治理成为关注重点,完善的社区治理机制是构建社区环境体系、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社区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可以夯实我国城市治理的基础。围绕设施建设补服务和管理短板,提出物业管理全覆盖、健全社区管理机制等实操方法。通过居住社区治理机制创新,打通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促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治理体系。  建设完整居住社区,是从微观角度出发构建规模适宜、功能完善的基本细胞,从而优化调整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激发城市活力,有效促进解决“城市病”问题,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完整居住社区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印发能够有效地指导各城市房屋评估和社区制定实施计划、明确建设目标和建设要求。各地应重在建设美丽家园、凝聚社会共识,塑造共同精神,因地制宜长效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

典型案例
超出诉讼请求的调解协议法…
[案情] 2001年10月,原告某镇文化广播站将改造花灯等工程承揽给被告李某。在承揽施工过程中,李…详细
杨海波等贩卖淫秽物品牟利…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杨海波,男,25岁,黑龙江省武常市武常镇人,农民。因涉嫌贩卖淫…详细
丰田诉吉利一审判决书
 原告(日本)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住所地日本国爱知县丰田市丰田町1番地。   法定代表人…详细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大道2000号阳光世界大厦24C 电话:021-58361812 传真:021-58361812-830 E-mail:ca6com@163.com
copyright 2000-2013 in 国评网 技术支持:上海中迎网络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5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