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然资源科技供给,强化组织协调和科技问题凝练。面向自然资源行业重大需求,组织相关司局、科研单位与专家学者,开展土地评估、海洋、测绘、林草等各方向的技术发展预测,凝练“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部署相关指南任务,统筹优势研发力量,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项目支持。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技术支撑。研究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构建、人口流失地区国土空间优化、国土空间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等关键技术,研发安全风险评估、感知体验评估等国土空间规划定期评估和动态监测预警的数字化模型、算法和标准等,支撑多尺度、跨区域、多要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规划实施联动监测、多维评估、协同预警、智慧决策,创新区域/流域一体化、城乡协调、陆海统筹、地上地下国土空间协同开发与复合利用模式,强化国土空间规划执法督察智慧技术支撑。研究建立健全统一的全域、全要素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设统一的全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系统,支撑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与监管、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等自然资源领域重大改革。 强化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技术支撑。研发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和可持续利用技术,加强耕地保护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构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监测监管系统,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全过程监督管理的技术支撑。开展钾盐、铜、锂、钴、镍等紧缺战略性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和勘查开发技术研究,突破战略性矿产分析测试技术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预警决策支持技术。强化耕地保护、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方面执法督察的技术支撑。开展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生物与基因资源开发利用、林草资源培养与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研发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地热能勘探开发、地下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与管控等关键技术,支撑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助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强化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支撑。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主要林草品种精准高效育种与定向培育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安全利用、国家生态安全辨识、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稳定与功能提升、脆弱生态区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修复监测评估预警、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精准保育、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矿山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及规模化示范,形成生态服务能力增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绿色发展一体化技术体系和模式,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支撑。强化生态修复项目资金申报、管理、使用、绩效监控等监督管理的技术支撑。 强化灾害监测预警防治技术支撑。抓紧组织开展国产陆探卫星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实验,针对性编制卫星在轨任务,尽快形成支撑能力。研发海洋、地质、生物、林草、气象等重大自然灾害的风险监测预警、隐患识别、应急救援保障等关键技术与装备,发展地勘、测绘等野外作业安全保障技术装备,提升重大自然灾害与公共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应急测绘保障能力。 强化一体化调查监测、智能化测绘与地理信息安全技术支撑。构建“天空地网”一体化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实现空天地协同的变化统一发现和跨层级、多场景的精准推送,有效支撑自然资源核心监测监管业务。开展耕地保护监测技术、林草资源监测技术研发。开展海洋立体观测技术研发,发展智能化、精细化的自主海洋预警预报技术,支撑海洋权益维护。大力推进新型基础测绘理论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装备研发,积极引导测绘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构建智能化测绘技术体系。加快推进实景三维中国技术体系建设,研究实景三维中国信息模型、超大范围地理实体自动化高效建模、地理实体编码与管理分析、质量智能检测等关键技术。研发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公众版测绘成果相关技术,促进测绘地理信息全业务链条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国产化,提升智能化测绘、知识化服务、自主化装备的技术能力水平,推进测绘高新技术在自然资源领域的广泛应用。开展地理信息安全防控技术和基础软件研发,增强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要素的安全保障能力。 强化基础理论与科技战略研究。加强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基础理论、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脆弱生态系统修复机理、优异种质挖掘与目标性状分子调控等基础研究。建立课题选题、课题实施、成果应用的工作机制和“顾问组+专家组”的工作组织,强化从业务发展、工程实践、科学前沿、交叉学科方向凝练重大科技问题,开展科技战略研究,遴选支持一批帅才型科学家,以十年磨一剑精神,持之以恒加强研究,推动重大基础性、原创性的科学理论成果产出,夯实自然资源科学理论支撑。强化自然资源标准化建设。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等部署,推动标准化、计量和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动《自然资源标准体系》实施应用,推进重点领域标准研究和制修订,严格落实进度和质量要求,在标准中体现绿色发展和节约集约要求,优化标准化管理流程,推动标准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加强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强化关键标准物质研制与应用。完善自然资源检验检测技术体系,加强自然资源评审组建设,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工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继续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推动检验检测技术力量参与部相关业务工作,高标准支撑自然资源事业规范化发展。自然资源部在稳定经济大盘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用地、用海保障政策,2022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自然资源部在用地用海等要素保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一是加快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重大建设项目落地提供空间规划依据。全面完成全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编制完成并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印发首部“多规合一”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对全国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修复格局作出安排。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也基本完成。 二是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增强用地计划安排的针对性。对纳入重点保障的项目用地,在批准用地时直接配置计划指标;对其他项目用地,根据地方消化存量建设用地情况挂钩安排指标,倒逼盘活利用存量土地。 三是采取超常规举措,组合使用先行用地、承诺制、容缺受理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各地也制定配套政策,在守住耕地和生态底线的前提下,多途径保障用地需求,有力配合财政金融调控政策,促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落地实施。 四是2022年6月、11月,两度采取用地用海审批清零月行动。组织专班加快用地用海审批,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用地用海随到随审,有效保障了一批重大项目及时落地。2022年,报请国务院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项目990个、面积293.27万亩,同比分别增加259%、79%;报请国务院批准用海用岛项目49个、面积21.19万亩,同比分别增加40%、9.49%。 五是支持实体经济及有关工业产业降成本。将过去以出让为主的工业用地供应政策,调整为租赁、出让并重,鼓励采取租赁或先租后让方式用地,降低了用地成本。出台推进国有企业盘活利用存量土地政策,明确国有企业现存的原生产经营性划拨土地可依照原改制批准文件进行处置。 六是做好煤炭和钾盐保供。协调推进保供煤矿办理用地手续、取得采矿许可证等,出台政策允许保供煤矿在确保安全、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补划好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加快办理用地手续。优选部署青海柴达木盆地钾盐11个重点调查区和勘查区,加快推进实现钾盐增储扩产。 今年,自然资源部将继续优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协同发力,促进经济运行总体回升。一是适当增加今年土地计划指标,支持“十四五”规划确立的重大工程加快建设,支持城市群和都市圈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通过加大盘活利用历史围填海力度,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用海。新增围填海继续严控,但国家重大项目用海需求有保障。三是推进用地审批权“放管服”改革,使省级政府拥有更大自主权。
|